前言
孩子學習使用餐具,表面上是為了解決飲食問題,但實際上這卻是日常生活中精細動作的培養。
從寶寶動作發展培養歷程來說,在寶寶四個月大的時候,其實寶寶就會開始伸手去探索物品,而6個月大時,寶寶已經能有很好的抓握能力了,任何東西都會想品嚐看看,當9個月大時的時候,手指正在十指分化,從大拇指、食指、中指、兩手捏、三指捏,能做出這些相關的精細動作,這也代表孩子正在發展的當中。當大人餵他吃飯的時候,寶寶如果拿著湯匙去搗翻飯,也代表寶寶有意識去掌控湯匙了,請各位爸媽先別急著生氣,試著讓寶寶自己學會「舀」的動作,很快的寶寶就會學會使用湯匙了,而隨後雖然寶寶還是不能掌握得非常精準,會吃得滿嘴、桌上都是飯粒。
爸媽先別急
但沒關係,這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手眼協調、感覺統合,甚至是認知發展也正日益成長中,孩子也能因此更加堅信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爸媽,請讓我試試看吧!」而這樣的過程也對視覺與動作整合有很大的幫助,能協調身體各個關節,並培養對食物的認知,也請各位父母不要擔心孩子餐具拿不好或是有「孩子吃飯只會弄的亂七八糟」的念頭,這些進食動作都是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使大腦中的控制連接逐漸變得成熟,而父母也同時需有耐心,做好為小孩子整潔的準備。
以下將介紹四種餐具來幫助爸媽了解寶寶是如何透過餐具培養精細動作發展。
奶瓶
一般寶寶到了5個多月時喝奶的時候就會自己用手扶著奶瓶子了!但是這時候寶寶的手還有力氣都太小了,導致不能自己拿好,只是會扶著,這時候爸媽可以帶著孩子的手扶著奶瓶,而到了6~7個月大時,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拿奶瓶喝奶,這樣的過程會增進寶寶之上肢力氣發展,增強手部肌肉,也能替寶寶未來使用其他餐具做好準備。
手指食物
任何可以用手拿起來吃的食物都可以叫做手指食物。它可以是條狀,片狀、塊狀或顆粒狀;也可以是蔬菜,是水果、麵食或肉類,只要寶寶可以輕鬆抓取,安全放入口中,都可以稱為手指食物。而手指食物可是好處多多,當
嬰兒有抓取東西的本能,能完成從抓取東西到將東西塞進嘴裡的過程,這說明了寶寶的發育狀況很好,協調能力正常,而鼓勵孩子完成 「看見食物—抓取食物—塞進嘴裡吃」這一系列動作,在不斷重複動作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也是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好練習。比起被動地由大人餵食,自己抓著食物放進嘴裡的感覺會讓寶寶有大大的成就感。當寶寶發現自己能抓著食物吃了,會覺得很神奇很興奮,急切地想好好發揮一下這一新技能,也因此有了強烈的「自己吃」的願望。這是養成寶寶自主進食的第一步,為以後自己獨立進食打下基礎。而且及時讓寶寶嘗試手指食物,讓寶寶接觸到不同的食材,體會與不同食物打交道的樂趣,有助形成不偏食挑食的健康飲食習慣。
湯匙
掌握湯匙吃飯對寶寶來說是一項很複雜的技能,因為一般要進入學步兒階段相當一段時間後,寶寶才能做到把湯匙放進嘴裡的精細動作控制。寶寶手腕關節的骨胳直到大約18個月時才會變硬,在這之前,寶寶要彎曲手腕並把吃的準確送到嘴裡是很困難的。通常是4~6個月之間,寶寶會對拿湯匙自己吃飯表現出興趣,不過,這時寶寶的協調能力還不足夠,還需要再過幾個月才行。在你的寶寶準備好用湯匙餵自己吃飯之前,必須先掌握用手指捏東西,這意味著寶寶有信心能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撿起小的玩具和物品。而媽媽在給寶寶吃副食品時,可以給寶寶一把湯匙,讓他認識,並感興趣,使父母在餵食物時,寶寶不會用手推開湯匙,而爸媽要注意,用湯匙餵寶寶食物時,要用湯匙輕壓在寶寶舌頭上,等寶寶吞嚥完畢再將湯匙拿走,這樣可以避免寶寶用舌頭將食物頂出。
吸管
寶寶在6至9個月左右就能用吸管喝水了,這個階段的寶寶喝水時可以用吸管水杯來取代奶瓶,增強寶寶的手口協調能力,訓練寶寶的喝水習慣,對寶寶的成長發育也很有幫助。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短吸管,把一端用手壓住,讓孩子從另一端吸到一點果汁,可以幫助孩子快速學習如何使用吸管。
寶寶餐具挑選指南
- 色彩:兒童餐具盡量挑選鮮豔的顏色,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也就是鮮豔的餐具可以增加孩子的動作和刺激孩子的腦神經使寶寶的動作和思維不斷產生聯繫進而使大腦盡早發育。
- 造型:需要考慮寶寶的使用特性和生理特點。舉例:寶寶在2-3歲學習使用筷子時,由於寶寶的大腦沒有發育成熟,使用時不如成人靈活,就要利用輔助的方法使寶寶正確使用,像是在外觀上設計卡通的造型培養孩子飲食興趣。
- 抗摔性:寶寶使用餐具經常會跌落地面。要選擇在跌落地面後不易摔破的餐具,以防止傷害到孩子。
- 導熱性:寶寶的皮膚對熱的敏感度和耐熱度都比較差,需要防止孩子燙傷。